借信息化建設完善中藥制劑中心運營管理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2019年7月聯合印發《關于在醫療聯合體建設中切實加強中醫藥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強中醫??坡撁私ㄔO,并鼓勵有條件的中醫醫院成立區域中藥制劑中心,促進區域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研發申報、委托配制和推廣運用等。
如何借助信息化來支撐區域中藥制劑中心的運營管理?筆者對此分析如下。
成立區域中藥制劑中心,必須依托牽頭中醫院本身擁有較強實力的制劑中心,具備健全的管理體系,其次需要當地政府各相關部門的重視和統籌規劃以及政策資金的支持,以國內較早先行試點和探索的區域制劑中心發展歷程為例。
昆明市中醫院于2010年掛牌“昆明市中醫藥制劑中心”,制劑品種在“昆明中醫醫療協作醫院”的10個成員單位內調劑使用。制劑中心按照GPP標準設計新建,建筑面積約4000余平方米,投資規模超過4000萬元,是云南省內最規范的的制劑中心。
由于醫院中藥制劑小批量生產的特點導致行業小眾,信息化發展長期緩慢,目前國內多家較大規模的醫院中藥制劑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仍停留在實現物料倉儲管理目標的階段,因此中藥制劑中心如果要全方面滿足區域運營,在遵循GPP下(醫療機構制劑配制質量管理規范),健全完善的管理體系,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檔案管理、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以及財務核算管理,借助信息化技術降本增效和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標準文件檔案電子化管理
中藥制劑中心文件管理涉及制劑檔案、質量、人員等標準類文件眾多,在電子文檔化的基礎上,最終實現進行數字化管理。
例如制劑檔案數字化管理,涉及區域成員醫院的中藥制劑申報的申請材料報告、配方、工藝流程圖、包裝說明等等的檔案管理。尤其是生產工藝是制劑生產和質量控制的技術性指導文件,傳統的紙質或電子工藝流程圖文檔無法在線實時指導生產過程和獲取工藝環節數據,因此需要提供強大的工藝流程編輯設計器,支持拖拽的可視化編輯設計,定義每個工藝的質量控制標準要求。
實現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信息化
通過信息化技術管控從批生產計劃下達、執行到放行的全過程,操作人員使用手持設備根據制劑工藝流程指導進行操作,對接制劑設備,記錄操作節點、操作人及生產工藝需要記錄的相關數據和參數,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的生產和質量追溯, 關聯制劑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原料、中間品、成品的質量檢驗電子化報告,實現按制劑批次追溯所有的質檢報告,全面滿足GPP的相關監管要求。
健全數字化科學管理運營體系
制劑中心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對接區域成員醫院制劑處方數據,根據醫生、適應病癥診斷、制劑數據的匯總分析預測使用量,根據醫院制劑庫存及時自動生成補貨單進行配送,避免醫院制劑缺貨造成醫生無法開具制劑處方。同時根據制劑中心庫存和歷史發放使用數據以及生產周期,進行MRP計算(自動計算預測需求計劃)自動生成生產計劃單進行生產, 避免制劑庫存和生產無法供給。
通過建設客戶自助服務協同平臺,成員醫院可以在線錄入委托加工單,后續隨時查看加工狀態(從到貨入庫、生產到配送的進度)和質量追溯,同時支持查看加工費的匯總對賬,減少傳統的線下溝通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構建信息化成本核算體系
單家醫療機構制劑中心由于制劑使用量少,一方面原輔料采購量小導致采購價格高,另一方面生產利用率低導致分攤成本高,很多制劑中心都是入不敷出。通過建設區域中藥制劑中心后,實現規?;婊s化的運作降低成本,間接提高利潤率,創造效益。
區域中藥制劑中心涉及和聯盟醫院進行制劑成本結算,因此需要構建信息化成本核算體系,對制劑生產涉及的成本明細進行計算和對賬。針對每批次制劑的生產單關聯原料、輔料、包材、人工、水電能耗、設備維修和折舊等等,系統預先定義和維護生產環節成本的核算方法。
疫情防控期間,國家藥監局指導各地緊急出臺醫療機構制劑應急管理的政策,應急備案、委托配制開通綠色通道,定點調劑使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在疫情后時代,全國各區域中藥制劑中心已經紛紛加大投入升級改造,在基礎設施和設備硬件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期待加強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提升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促進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酈春錦)
(d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