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醫藥大學段金廒教授長期從事中藥資源化學和中藥資源循環利用相關研究與實踐。作為國家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他秉承科學發展理念,踐行“工匠”精神,飽含赤子情懷,多年來投身中藥材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段金廒:為扶貧配上科技“金鑰匙”
推進規范種植 助力老區扶貧
中藥材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段金廒從事中藥資源化學和中藥資源循環利用相關研究與實踐已有20余年,他把這看作后半生科學研究與回報社會的“歸宿”。
中藥材資源在我國“老少邊窮”地區廣泛分布,中藥材種植具有逆境效應,生長環境越惡劣往往品質越好,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段金廒的老家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他心懷西北沃土,情系貧困藥農,多年來執著追求國家戰略需求與產業扶貧大計的結合,奔走于貧困地區中藥材種植生產一線。
精準扶貧重在扶持農戶科學開展中藥材種植加工?!八庌r掙錢不容易,哪怕一畝地為他們增收幾十塊錢也是好的?!弊鳛閲抑兴幉漠a業扶貧行動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段金廒不遺余力地推動東西部科技合作,將中藥材科技成果轉化為富民產業培育及循環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多年來,他先后奔赴10余省份的20多個貧困縣,帶動中藥材產業化、規范化發展,指導各地種植中藥材40余萬畝,助力2.5萬農戶脫貧,實現產值超10億元。
在甘肅省岷縣,段金廒圍繞道地藥材當歸規范化生產與開發利用,突破了長期困擾當歸早薹、麻口病等防治難題,使其發生率降低50%以上;自主設計模擬傳統發汗-整形-干燥于一體的當歸藥材加工成套機械裝備,替代傳統熏制方法,使高規格等級藥材出成率提高15%~20%,有效提升品質與產量。
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他圍繞當歸等甘肅地產大宗藥材的生產規范化相關技術需求,為當地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從藥材種子種苗生產、適宜采收、產地加工、藥材商品規格等級標準等環節開展研究,并聯合甘肅岷縣當地中藥材生產企業聯合攻關,獲批《道地藥材 岷當歸》《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 當歸》等中藥材團體標準4項,提升了甘肅當歸藥材的標準研究水平。
?
△段金廒(右三)帶領團隊在高原考察綠色藥材產業。
段金廒還積極整合科研資源,向大中型制藥企業大力推介地產優質藥材,結合中藥標準化項目研究,引導江蘇融昱藥業等企業在甘肅岷縣新建當歸定制原料基地1500畝。同時組織中藥企業前往甘肅省卓尼縣進行高原綠色藥材產業對接會,引薦企業進行唐古特大黃、黨參、當歸等品種的產業開發合作。
他受聘擔任甘肅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江西省等地政府中藥材產業發展顧問,為當地藥材產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在國家實施的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引領下,圍繞“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及“精準扶貧”方略,結合陜、甘、寧西北三省中藥資源產業發展現狀,應邀分別向陜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相關政策決策機構提交了“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牽引,促進西北三省中藥資源經濟產業協同發展”“基于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特色中藥資源富民產業培育及循環經濟發展”兩項中藥資源產業發展咨詢建議,為當地落實國家戰略方針及促進中藥資源產業發展,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智庫決策依據。
創新“金鑰匙” 打開財富門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無窮。段金廒就像一?!胺N子”,帶領團隊,引領行業,圍繞藥材生產過程副產物的價值發現和資源化利用開展科研攻關,將中藥材廢棄物“變廢為寶”,用創新“金鑰匙”為藥農啟動了精準扶貧“新引擎”。
“這么多年在中藥資源研究過程中,既感受到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但也注意到中藥材采收過程中產生的‘非藥用部位’大量散布于田間堤埂。深加工階段中藥材原料的利用率也比較低,藥渣、廢水、廢渣等廢棄物不僅沒有再利用,還帶來環境承載壓力?!庇绕涫窃谖鞅崩蠀^,藥農種點中藥材不容易,但資源價值不能充分釋放,成為他心中的“結”。
如果能把大量的中藥材廢棄物利用起來,對藥農增加收入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幫助?!俺愿烧ケM,物盡其用?!倍谓疴诘睦蠋?、我國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首席專家周榮漢教授當年積極倡導中藥資源的充分利用。段金廒秉承師傳,長期實踐、不斷總結,逐漸形成了自己“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中藥資源研發思路。
多年來,為了“循環利用,變廢為寶”,他跑遍了全國各地主要中藥材生產和加工基地。海拔五千米的米拉山口、大雪茫茫的岷山腳下、風沙漫天的黃土高原、烈日高照的蘇北農田,都留下了他求索的腳印?!帮L吹日曬下一臉汗水、兩腳泥的樣子,活像個農民”?!爸灰嬲龅健愿烧ケM,物盡其用’,我們就能開啟新財富大門,就能為中藥產業走循環利用、綠色發展之路作出貢獻?!倍谓疴谝钥酁闃?,樂此不疲。
在甘肅岷縣合作研究當歸規范化生產課題期間,段金廒注意到,當地當歸8月底9月初采挖后,還沒來得及加工,就到下雪季了,藥農為了不讓當歸受凍、即時干燥,只能將當歸擺放在土炕上,人都沒有地方坐?!翱炊嗔诵睦镞€是挺酸楚的,就覺得應該幫助貧困地區的藥農,通過綜合利用研究成果的轉化使他們增加收入,對藥農盡一份責任,哪怕是將廢棄物做成最簡單的產品,給老百姓一畝地增加幾十塊錢,對于我們科研人員來說就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倍谓疴谡f起見聞至今仍為之動容。
針對老區陜西延安的酸棗仁藥材加工過程產生大量果肉、核殼、葉等資源化利用問題,段金厫構建形成了分層次利用各類資源性物質的開發利用策略,創制以酸棗果肉副產物為主要原料的酸棗果肉多糖鐵、棗皮色素等系列功能性產品;率先創建了從酸棗果肉提取殘渣中同時制備可溶性與不溶性膳食纖維的制備工藝;首次利用酸棗核殼制備木糖和糠醛,進一步制備微晶纖維素及高吸附性能活性炭,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及生產過程污染物零排放。與此同時,在相關技術成果推廣應用過程中,還促進了延安老區2.6萬畝酸棗規范化種植基地的轉型升級,帶動近2.6萬農戶的脫貧致富與增產增收。
傳承家國情懷 培養后備力量
破解時代命題,回應群眾期盼。段金廒將沉甸甸的家國情懷融入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中,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學問做進人民心坎里?!叭?,總要有一點精神層面的東西?!倍谓疴诒硎?,所謂“精神”,一是心懷感恩,感恩母校、老師及單位的領導對他的信任,他不能辜負大家對他的期盼,所以始終前進;二是勤奮與堅持不懈,“水滴石穿”并非水的力量,而是堅持的力量。
段金廒常言自己承蒙恩師教誨,必當薪火相傳。他在教學科研以及指導產業發展過程中,始終注重師德修為,踐行為人師表,真誠地對待每個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以廣闊的視野、先進的理念、靈活的方法,帶給學生學習的動力、鮮活的知識和成才的本領,使學生自信、自立、成功、成才。
他熱愛自己的學生,為了幫助經濟困難學生,他將國家科技進步獎等政府獎勵資金全部捐贈設立了“金廒勵志扶助基金”,用于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和青年學者。這些學生已經或將成為中藥材科研和產業扶貧的新生力量。(黃心)
(G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