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海南自貿港的一抹亮色
海南作為國內唯一的全域熱帶省份,四季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藥用植物資源高達2600余種。獨特的氣候不僅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也誕生了海南島上獨特的民族醫藥——黎族醫藥。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8年海南建省后,一批內陸省份中醫藥專業人才相繼登陸海南,有力地促進了海南中醫藥事業發展。
今年11月,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精神,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重點推進南藥和芳香藥等海南特色中藥資源開發。充分利用海南獨特的熱帶氣候資源,開展南藥、芳香藥、黎藥、海洋藥資源的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著力推動以沉香為代表的芳香藥產業發展,鼓勵沉香良種集中連片種植,推廣沉香、降香人工結香技術,完善芳香藥標準、品牌及交易體系建設,構建芳香藥種植、加工、貿易、康養、產品研發生產和休閑旅游等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體系,打造海南國際“香島”品牌。
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專家協助有關單位在海南省萬寧市興隆鎮建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該所成立六十年來,不僅建成了國內保存南藥物種最多的興隆南藥園,同時建成了國家南藥基因資源庫,為國內的南藥資源保護利用做出了重要貢獻。位于海南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也將研究范圍拓展到南藥和黎藥領域。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以檳榔、砂仁、益智、巴戟天為代表的“四大南藥”產業已初步成型,其中沉香產業更成為帶動海南特色南藥產業發展的領頭羊。海南省中醫院開設了特色黎醫藥門診,在治療風濕、胃腸疾病方面有較好療效。經過海南中醫藥人幾十年來的齊心協力發展,全省已經建成4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功創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
近年來北京、浙江、河南等地相繼開展了新鮮中草藥的研究與開發利用,相較之于北方地區秋冬季節植被凋敝,海南島更加適合新鮮中草藥的種植與開發應用。發展海南新鮮中藥產業,有待海南中醫藥界與其他省份的科研院所、企業進一步加強合作。海南省作為熱帶中草藥重要產地,有待與中醫醫院及中藥企業建立道地藥材種植基地。
海南省三亞市中醫院正在創建自由貿易港特色國際康養旅游示范區,成為三亞國際旅游城市的新名片。檳榔、牛大力、五指毛桃、石斛、靈芝等海南本土特色中藥產業正在穩步發展,海南地區的中醫藥產業將迎來更高層次的研究和應用,成為助力海南國際旅游島、自由貿易港發展的新亮點。
?。ㄗ髡叱倘A堯單位為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
(G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