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院校須強化創新創業教育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指出,實施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科技創業者行動,促進中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醫藥院校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搖籃,只有強化中醫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以下簡稱“雙創”),在傳承中創新、在“雙創”中育人,構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才能從源頭上提升中醫藥產業科技創業的效率與質量。目前,各大中醫院校均有“雙創”教育項目,但存在著教育理念滯后、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實踐平臺等問題,不能滿足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筆者根據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精神,結合目前高?!半p創”教育的現狀,認為應當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調整與強化。
革新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燈塔,首先要打破傳統“雙創”教育的局限性,革新“雙創”教育理念。要明確“雙創”教育的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要求及教育原則?!半p創”教育的宗旨是以學生為本,以教促創、產教融合、促進轉化。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出新型中醫藥復合人才,滿足社會大健康的需求,同時肩負著傳播中醫文化、普及健康知識的社會責任。
雙創教育要求中醫藥院校要在國家戰略導向下,及時調整優化專業,制定全面的科學培養體系與方法,積極開展“雙創”教育,發揮中醫藥特長,融合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使教有所成,學有所用,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用就業質量檢驗“雙創”教育的培養質量,最終實現與社會的緊密對接。
完善管理機制
“雙創”教育是高校自上而下,全員參與的。在管理機構上,高校應建立起獨立的“雙創”機構,相關專業課教研室、學生管理部門協同參與,要有配套的管理手冊,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負責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制定、活動的策劃,整合校內外資源,將教學、企業合作、“雙創”競賽、模擬實踐、成品轉化等方面進行有機融合。
在課程教育上,首先要實現教師隊伍結構的優化,“雙創”教師應由三部分人員構成,即管理人員、授課教師、校內外指導專家,管理人員負責整個“雙創”教育的課程安排、活動競賽計劃以及專業教師的安排。授課分為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兩部分,基礎授課教師可從輔導員中挑選優秀者勝任,主要講授“雙創”的基本內容,初步建立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專業課程由相關專業教研室負責,如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中醫診斷教研室、中醫臨床教研室、實驗室、計算機教研室,結合本專業能開展的雙創內容進行理論授課,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
校內外專業導師應由專業課程教研室教師、醫藥相關企業家擔任,每位導師負責輔導3~5名學生,主要負責“雙創”比賽及實踐活動帶教。
雙創管理機構應大力尋求相關企業合作,如制藥公司、保健品生產公司、養生相關服務行業、大數據產業公司,讓企業加入到校園的雙創項目指導、評選中,用市場的眼光來分析學生雙創的可行性,加速成果的轉化,對于優質項目,可直接與企業對接合作,實現校企雙贏。
在項目管理上,要重點扶持在中醫醫療服務、特色康復、健康養老、養生保健、中藥栽培、新藥研發、中藥加工、中醫藥大數據健康、中醫藥聯合“互聯網+”、中醫藥扶貧等中醫藥產業鏈條上的創新創業項目,項目的衡量標準要與中醫藥院校的基礎科研課題相區分,要將重心放在項目實際可產生的社會效益上,即可能創出的“業”。
搭建實踐平臺
創新創業教育目的在于“創業”,與其他專業課程最大的區別就是實踐的深入程度?!半p創”授課教師及指導教師,要不定期接受“雙創”培訓,緊跟產業和時代潮流。不定期開辦“雙創”講座,邀請相關專家分享時下中醫藥創業趨勢,講解成功案例,傳授成功經驗。帶學生實地參觀中醫藥保健品生產企業、中藥生產企業、中醫藥科研機構,使學生們能夠在濃厚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中激發創新思維,接受訓練、開闊眼界。
定期舉辦“雙創”沙龍活動,依托校內外社團成立大學生創業俱樂部或創業聯盟,以中醫藥文化為底蘊,打造特有的“杏林雙創”文化,搭建交流平臺。以各二級學院為主體,結合自身專業特色開展“雙創”競賽,以賽促創,選拔優秀創業思路和項目,競賽以小組形式參與,學生為小組負責人,每組一位指導教師,負責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競賽以成果的形式進行評比和展示,以實現競賽對實踐能力的培養。
有條件的高?;蛴幸欢ā半p創”成果轉化基礎的高校,可設立專門的“雙創”中心、“雙創”園,劃分辦公區、教學區、實踐區、孵化區、成品區,甚至讓創業成功后成立的企業入駐。例如山東中醫藥大學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筑面積 5200 多平方米,分為“智·中醫”和“慧·中醫”兩區,提供 600 余個工位,可同時容納 100 余個創業團隊入駐,很好地打造了以“中醫藥 +”為特色的專業化孵化器。
通過組織實地參觀、優化實踐環境、開展創新創業分享,優化指導教師結構,營造出良好的“雙創”氛圍,將教育置于產業發展環境中,提升學生“雙創”意識、認知水平和實訓操作能力。
落實保障措施
“雙創”要高效進行轉化,離不開相應的保障措施。主要體現在資金支持、人力支持、企業聯絡、成果保護幾個方面。
在資金上,學校應設立“雙創”專項資金,對于有立意的項目,應予以基礎扶持,促進初期成果的產出,對于優秀創新創業項目,應重點予以扶持,促進其產業化,優秀項目的選拔主要依托競賽的形式。
在人力資源分配上,若好的創意來自教師,需求協作學生,管理機構應協助選擇學生;若好的創意來自學生,需求指導教師,管理機構應根據項目的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導師。另外,中醫藥院校的創新創業項目多數以健康相關產品的形成或中醫藥文化輸出的形式實現,校企合作尤其重要,高校一定要做好與企業對接的保障工作,使其不成為“雙創”轉化的一道障礙。
最后,“雙創”成果轉化不易,是團隊共同的勞動結晶,高校應加強“雙創”成果的產權保護。若“雙創”成品可以作為市場準入產品,學校應及時協助“雙創”團隊成員申請專利;若以“雙創”成品為素材而形成的書籍、視頻等,學校應留存相關印證材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于可能產生經濟利益的“雙創”成果,應制定統一利益分配標準。同時,中醫藥院?!半p創”管理機構應對整個項目的成果轉化提供必要支持幫助,如提供數據庫開放、實踐場地、科研設備等。
融合本校特色
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融入各校的本校的資源和特色,才能更好地發揮專長,體現優勢。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利用自身豐富的社會資源,與天使百人會基金創始合伙人共同組織和開展的“杏林杯”創意創新創業大賽,根據天使投資人舉牌率,產生最具潛力項目1個,成為企業考慮的合作對象,為參賽項目和社會資本對接提供了有效渠道,進一步促進了學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從雙創項目的選擇上看,成功的雙創項目一定是具有特色且能服務于社會的,如福建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的同學們,將康復醫學與“互聯網+”和山區扶貧相融合,利用互聯網,從當地特色藥物牛樟芝入手,發展康養產業,實現對種植地區的精準扶貧,獲得了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銀獎。
對于仍在尋找雙創突破口的中醫藥高校,可著眼于己,發現自身所長,如貴州中醫藥大學地處貴州,有著豐厚的苗醫苗藥背景,是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豐富的靈感源泉和資源寶庫。從立項角度來看,苗醫苗藥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大健康、苗醫苗藥文化的宣傳,苗醫苗藥相關保健品的開發、苗藥種植的研究、苗藥有效成分的研究等,苗醫苗藥的大數據研究,都是非常好的“雙創”題材。另外,貴州作為中國大數據產業基地,具有實現大數據健康的便捷資源,也可作為實現中醫藥大健康雙創的助力項。
加強中醫藥院校的“雙創”教育,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中醫藥人才的應有之義。中醫藥院校要把“雙創”教育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搭建平臺、完善課程、凝練特色,推動“雙創”教育取得更大實效。(余欣然 貴州中醫藥大學)
(d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