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獻琳:因案化方 由案立法
醫案即病案,是醫生治療疾病時辨證、立法、處方用藥的連續記錄。醫案是醫家臨證最直接的記載,是反映醫家學術水平、臨床經驗的直觀資料。清代醫家周學海謂:“每家醫案中,必各有一生最得力處,細心遍讀,是能萃眾家之長?!?/p>
劉獻琳教授是山東中醫藥大學創?!熬爬稀敝?,也是新中國成立后《金匱要略》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曾擔任全國教材《金匱要略選讀》4版編委,亦是山東中醫藥大學首部《中醫內科學》教材的主編。劉獻琳學貫古今,匯通中西,善讀醫案,常能從中提煉理法,采擷方藥,化裁變通,取“最得力處”以為己用?!耙虬富?,由案立法”是劉獻琳整理挖掘醫家驗案的獨特處理方式,是充分利用他人醫案提升自己的學習方法。
因案化方
粗略言醫案可分兩部分,一為述癥論病言理,一為立法組方用藥。案中所載之方,為應機適癥之方,乃醫家究心析病,審癥斷機所出,故每案之方,多切實用。劉獻琳擅長“因案化方”,即在閱讀醫案的過程中,結合所讀體悟將醫家案中理法有依、療效顯著、配伍嚴謹、啟發思路的方劑整理出來,予以方名,附以化裁,用于臨證。統觀劉獻琳主編的《中醫內科學》中有多首“因案化方”的經典方劑,如丁氏清絡飲、濕熱遺精方等。
丁氏清絡飲載于《中醫內科學·痹癥》風濕熱痹一節,主要針對于關節疼痛劇烈,局部灼熱紅腫,得冷則舒,不能活動,或有發熱口干,舌質紅苔黃燥,脈象弦滑而數為主癥的風濕熱痹,書載此方治法思路以清熱為主,臣以祛風通絡,佐以養陰。其方藥用量:白薇三錢、赤芍四錢、生地一兩五錢、秦艽四錢、威靈仙三錢、松節四錢、絲瓜絡三錢、地龍三錢、地骨皮四錢、忍冬藤四錢、石斛四錢,水煎服(《劉獻琳學術經驗輯要》載其現代用量:白薇10克、赤芍15克、生地黃45克、秦艽12克、威靈仙10克、忍冬藤30克、石斛10克、絲瓜絡15克、地龍10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牡丹皮10克)。通過查閱丁甘仁的相關文獻,發現此方源于《丁甘仁醫案·痿痹案》楊右案,原文載:“手足痹痛微腫,按之則痛更劇,手不能招舉,足不能步履,已延兩月余。脈弦小而數,舌邊紅,苔膩黃,小溲短少,大便燥結?!碧幏剑毫缪蚱ㄏ燃澹?,一錢、鮮石斛三錢、嫩白薇一錢五分、生赤芍二錢、生甘草五分、茺蔚子三錢、鮮竹茹二錢、絲瓜絡二錢、忍冬藤四錢、夜交藤四錢、嫩桑枝四錢、大地龍(酒洗)二錢。丁甘仁謂此方“專清絡熱為主,熱清則風自熄,風靜則痛可止?!庇^二方治法立意,藥味組成相類,如滋陰之藥丁甘仁用石斛,劉獻林用生地,皆醫家別出心裁之用,兩方用量不一,想來南北有異,量有懸殊。
丁氏清絡飲影響深遠,自劉獻琳在《中醫內科學》介紹這一方劑后,山東地區諸多醫家在臨床上應用此方均取得了顯著療效。1985年宿寶源在《中醫藥研究雜志》發表“丁氏清絡飲加減治療熱痹”;2003年張燦蘭、鄭林、魏蕾于《河南中醫學院學報》發表“丁氏清絡飲加減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6例”。這首方劑隨著劉獻琳等老一輩中醫人的教授而廣泛流傳。
劉獻琳是齊魯地區葉派代表,著名的傷寒學家李心機在《沂源山區從醫記》中記載:“先生講課常常引用葉天士醫案,對葉案推崇有加”。濕熱遺精方為劉獻琳在閱讀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得出的方劑?!吨嗅t內科學·遺精》濕熱內蘊證一節載此方,方劑組成:萆薢五錢、茯苓四錢、澤瀉三錢、薏苡仁五錢、黃柏二錢、黃連二錢、桔梗二錢,水煎服。溯源此方系《臨證指南醫案·遺精》中費案所載,原文曰:“費,色蒼脈數,煩心則遺。陽火下降,陰虛不攝。有濕熱下注,此固澀無功?!比~天士立方萆薢、黃柏、川連、遠志、茯苓、澤瀉、桔梗、苡仁。劉獻林于葉方中去遠志,改8味為7味,又增其用量。
由案立法
治法是中醫學理法方藥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根據病因病機擬訂的治療法則,是指導組方配伍的依據?!坝砂噶⒎ā笔侵冈谧x案過程中,將醫案中治法煉而出,靈活變通,以形成治療某類疾病、某一證型或某種病機的治療方法。相較于“因案化方”,“由案立法”更考驗醫家的水平?!坝砂噶⒎ā焙苌購膯我会t案中獲取治法思路,而是在廣泛閱讀某一醫家的多則醫案,同時涉獵其存世文獻,體悟醫家治法用意及臨證立法經驗,薈萃升華而得的治法內容。
劉獻琳最具代表性的“由案立法”治法即滋下清上法,又名“清上實下法”,此法出自葉天士案,是根據疾病上實下虛的病機特點確立的治法理論體系。滋下清上法主要針對(肝腎)陰虛(龍相)火動、陰虛風動、(腎)氣虛不藏、陽虛水泛等?!杜R證指南醫案》開篇首案即是滋下清上法的臨證案例。滋下清上法,滋即實也,乃充實、滋養、填補、補益之意,根據下焦陰陽氣血精虧損的不同,而各補其虛的治法內容,具體包括填精、養血、滋陰、補陽、益氣等。清,清除之意,針對邪氣外感六淫、七情內傷、痰飲瘀毒的不同,確立疏風、散寒、清熱、祛痰、化飲、攻瘀等具體治法,滋下清上法是兩種治法結合的復法。
方劑是在辨證立法的基礎上成立的,是治法的具體表現形式。由案立法,必用于方,驗于病。劉獻琳依據讀案所得治法,指導遣方用藥,如基于滋下清上法而設立的烏菟湯一方,方劑載于山東中醫學院中醫內科教研室1976年編著、山東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內科學》,是尊葉天士下虛上實之治,以滋下清上立法,其藥物組成:蒸何首烏15克,菟絲子15克,桑椹15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炒酸棗仁15克,遠志6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五味子10克。主要針對頑固性失眠的治療,尤針對于癥見頭暈頭痛,心悸失眠,煩躁易怒,腰膝酸軟,舌紅,苔薄黃,脈沉弦細,屬肝腎陰虛,虛火上擾者。2010年《山東中醫雜志》刊載了一篇題為“烏菟湯加減治療肝腎陰虛型不寐238例”的文章,文中指出運用烏菟湯治療238例肝腎陰虛型失眠患者,臨床治愈166例,好轉6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達到96.2%。烏菟湯一方立法明,配伍精,療效顯,為廣大醫者所喜愛。
“因案化方,由案立法”是從醫案學習臨證經驗的探索模式。劉獻琳擷英煉法,萃取方藥,由醫案著手,得諸家法門,啟治法方藥,使晦者彰,隱者明。(姚鵬宇 山東省老年醫學學會 陶漢華 山東中醫藥大學)
?。ㄗⅲ何闹兴d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