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止咳潤腸 治諸病夜甚及疼痛
燕京劉氏
當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干燥根。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補血,活血,止痛,調經,潤腸之功。
當歸為臨床常用藥物之一,民諺有“十個大夫九個歸”之說,可見其用途之廣,尤其對于婦科諸證,更是不可或缺之藥。當歸常用于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癰疽瘡瘍等。此乃醫生所盡知,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對當歸不為人所重視的幾點功用略作陳述。
止咳平喘
現在中藥學講義多不載當歸治咳喘之功效,殊不知,治“咳逆上氣”,乃是《神農本草經》所載當歸的第一個功效。古人制方中雖不常用當歸下氣止咳平喘,但治療下虛上盛,喘嗽不已的名方蘇子降氣湯,就用了當歸。而金水六君煎、百合固金湯也都應用了當歸。另有一治頑咳古方,即以當歸與黃精、百部、紫菀、杏仁、貝母、全蝎相伍。由此可知,歷代醫家中不乏用當歸來止咳平喘。但是對于當歸止咳喘的機理,大多數醫家只是從調和氣血的間接角度來解釋其功效。如《本草求真》即云:“是以氣逆而見咳逆上氣者,則當以此和血,血和而氣則降矣?!钡珦F代藥理研究,當歸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在多種機制的協同下,可顯著降低肺動脈高壓,改善肺循環,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同時使痰液變稀,易于咳出,氣道通暢,達到平喘止咳的目的。此外,當歸也可以通過其抗過敏作用,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及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從而治療哮喘。筆者在臨床上對于久咳、哮喘患者,常常有意識地伍用當歸,往往取效較捷。例如,筆者有一平喘效方,即是在麻杏石甘湯的基礎上加用當歸、半夏、蘇子、川樸等組成,療效肯定。
養血通便
當歸養血通便治療腸燥便秘,現已為大多數中醫所習用。臨證時常配生地、麻仁、桃仁、杏仁、肉蓯蓉等。由于便秘的證候類型常相兼出現,故臨床上當歸可以與多種藥物配合發揮作用。如氣虛血虛相兼,配伍黃芪、黨參、沙參;血虛而熱結者,當歸與龍膽、蘆薈、黃芩、大黃配伍,即當歸龍薈丸;如太陰虛寒之便秘,可以小建中湯加當歸、鎖陽;如血虛而肝氣不暢,可以將當歸與芍藥、柴胡、香附、生白術配合。有人以此方治療100例便秘患者,總有效率達98%。因此當歸可以作為便秘的常用加減藥。
諸病夜甚
《醫學啟源》載:“當歸,其用有三,心經本藥一也;和血二也;治諸病夜甚,三也?!辈⒚鞔_指出:“諸病夜甚”為當歸的主要功效之一。諸病夜甚,即病痛到夜晚加重,一般對諸病夜甚重視程度不夠,更不知用何藥去治,其機理更不可參悟?!侗静菡x》對這一問題作了簡單明晰的回答,其曰“諸病夜甚者,血病也”。簡言之,夜屬陰,血亦屬陰,諸病夜甚為陰血不足之病,由于夜間陽入于陰,陰虛不能涵陽,故夜甚,當歸有補血養血、和血行血諸多功效,故可以治此“諸病夜甚”。筆者受古人啟發,對于入夜加重之病,諸如腹痛、頭痛、汗出、不眠、肢體酸困、夜夢紛紜等,均有意識地加入當歸,且重用之,每每獲效,從而為治療此病開拓了一條新路。筆者曾治1個7歲患兒,每到夜間發作性臍周隱痛,白天無任何表現,入夜睡眠之后常被疼醒,病已月余,家長深以為憂。西醫檢查除腸系膜淋巴結略大外,無異常發現。辨證為脾陽虛,血絡不和,用桂枝加芍藥湯,考慮到諸病夜甚為當歸所治主癥之一,于方中加當歸15克,患兒服藥3劑后腹痛減輕,7劑藥后其痛若失。
血痢滯下
痢疾古為大病,多因濕熱、疫毒、寒濕之邪壅塞腸中,氣血為之搏結,腸道傳導失司,氣血凝滯,化為膿血而下痢赤白。氣機阻滯,腑氣不通,則腹痛,里急后重。劉河間指出:“調氣則后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愈?!惫逝R床治療痢疾,當歸為常用之藥,如芍藥湯即為代表方。而陳士鐸的援絕神丹則更為典型,其方重用當歸、白芍達三兩之多,配伍蘿卜子一兩,枳殼三錢,檳榔三錢,車前子三錢,甘草二錢,療效稱奇。當今重癥痢疾雖已少見,但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氏病等,便下膿血,日達十余行,里急后重等與痢疾表現相類,故此方亦很有參考價值。筆者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參照陳氏用法,每每用當歸30克、白芍30克以養血和血,再與柴胡桂枝干姜湯、薏苡附子敗醬散共同組方,對于大多數患者療效稱善。
多種疼痛
歷代本草書中很多都記載了當歸止痛之效,如《名醫別錄》《藥性論》《本草綱目》等,故止痛也是當歸的一個重要功效。
當歸止痛與其養血、活血、行血、暖血有關,故凡血虛、血滯、血瘀、血寒所致疼痛,均可用當歸配伍其他藥物治療。如治胸痹疼痛,《外臺秘要》中載有當歸湯,配伍吳茱萸、桂心、高良姜,治療胸陽痹阻的胸痹。脘腹痛,屬氣血不足者,用黃芪當歸建中湯;氣滯血瘀者,用少腹逐瘀湯;陰虛有熱者,用一貫煎。婦科腹痛,氣血虧虛,外寒入侵者,用當歸生姜羊肉湯;產后血虛寒凝者,用生化湯;妊娠腹痛,用當歸芍藥散。頭痛用當歸,無論寒熱虛實均可配伍用之。如血虛失養之頭痛,用當歸、川芎治之即效;外感風寒者,加羌活、麻黃、白芷;緊張性頭痛,可以當歸配伍川芎、白芍、僵蠶、防風;血虛而有寒者,徑用當歸四逆湯,有效率達95%以上。對于風濕痹痛,當歸也是止痛之要藥,如三痹湯、獨活寄生湯、蠲痹湯等,均選用了當歸。
當歸入湯劑內服常用量為10~15克,特殊情況可加大用量。古人有頭補血上行,身養血中守,梢破血下行,全用活血運行周身之說,今條件不允許,不必拘泥。
臨床應用時應注意當歸甘溫,濕熱中阻,肺熱痰火,陰虛陽亢者使用時應加注意;當歸潤燥滑腸,大便溏泄者用量不宜過大。(王慶國 北京中醫藥大學)
?。ㄗⅲ何闹兴d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