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跫音博落回
第一次見博落回的時候,是在豫西南山區的山谷里,車窗外遠遠近近的不時有株型高大、葉片奇特、顏色泛灰的植物飄過,它們的形態與周圍植物迥異,桀驁不馴地挺立在河邊灘地和路邊石縫,偉岸的身姿仿佛在守護一個遙遠的諾言。
等我踏入大學校門,在眾多臘葉標本中終于找到它的名字時,反而更加悵然,為什么叫“博落回”這么奇怪的名字?其少見的葉片形狀、奇特的植物名稱吸引我更加深入地走近它、了解它。
博落回為罌粟科博落回屬大型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又名勃勒回、筒青、山號筒、落回、角羅吹等,屬于地地道道的本土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南嶺以北的大部分省區。博落回植株高1~3米,根粗大,橘紅色,莖直立,中空,綠色或紫紅色,折斷后有乳黃色醬汁,有毒,單葉互生,寬卵形或近圓形,多白粉,花初開時嫩綠,后逐漸變為近白色,呈圓錐花序排列在莖頂,從遠處看,有種橘黃色感覺?;〝≈?,長出密密麻麻的灰白色的種子。
博落回具有悠久的用藥史,入藥最早見于唐代藥學家陳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遺》:“博落回,生江南山谷。莖葉如萆麻,莖中空,吹作聲如博落回。折之有黃汁,藥人立死,不可入口也??梢?,此物不能入口,因為莖含橙色液汁,有劇毒,誤食可致命?!薄侗静菥V目》中對于博落回沒有單獨的記載,只是在“蓖麻”之后,提到了博落回:“藏器曰:有大毒。主惡瘡癭根,瘤贅息肉,白癜風,蠱毒精魅,溪毒瘡。和百丈青、雞?;业确?,為末敷之。蠱毒精魅當別有法。生江南山谷。莖葉如蓖麻。莖中空,吹之作聲如博落回。折之有黃汁,藥人立死,不可輕用入口?!焙笫辣静輰W著作中基本沿用了《本草拾遺》中關于博落回的記載,沒有太大變化。
《中華本草》記載:其味苦、辛,性寒,有大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殺蟲止癢的功效,臨床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毒,下肢潰爛,頑癬,蟲蛇咬傷等疾病。由于其有大毒,一般僅外用,搗爛敷或者煎水熏洗,不用于內服?!督髅耖g草藥驗方》記載,如果野外被蟲蛇咬傷之后沒辦法盡快就醫,可以取新鮮博落回莖折斷,有黃色汁液流出,以汁搽患處,有很好的療效。
比起挺拔的外表,博落回的名字聽起來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陳藏器僅僅提到“莖中空,吹之作聲如勃邏回”,“勃邏回”亦作“簸邏迴”,資料記載有兩種解釋:一種指的是一種樂器名,有專家考證簸邏回是鮮卑語,漢語的意思是“大角”,屬拓跋鮮卑軍中馬上奏樂?!杜f唐書·音樂志二》里記載:“按今大角,此即后魏世所謂簸羅迴者是也,其曲亦多可汗之辭?!薄棒み壔亍鼻{悠揚,是胡風樂舞與后魏鮮卑結合所創造出的一種獨有的樂器。北宋李昉等編纂的《太平御覽》載:“角,長五尺,形如竹筒,本細末稍大,未詳所起,今鹵簿及軍中用之,或以竹木或以皮為之,無定制。按古軍法,有吹角也。此器俗名‘撥邏回’,蓋胡虜驚軍之音,所以書傳無之。海內亂離,至侯景圍臺城方用之也?!?/p>
另一種說法指的是北魏的歌曲名?!端鍟ひ魳分局小罚骸疤炫d初,吏部郎鄧彥海奏上廟樂,創制宮懸,而鐘管不備。樂章既闕,雜以《簸邏迴歌》。初用八佾,作《皇始》之舞?!彼稳斯弧稑犯娂M吹曲辭》云:“后魏之世,有《簸邏迴歌》,其曲多可汗之辭,皆燕魏之際鮮卑歌,歌辭虜音,不可曉解,蓋大角曲也?!薄遏み夀捀琛纷鳛轷r卑族廣為流傳的民歌,同時也曾作為儀禮用樂的歌辭,帶有濃厚的鮮卑民族色彩。隨著時間流逝,后世基本沒有簸邏迴相關的記載,也可能隨著北魏政權的結束,一同被淹沒在時間長河。
時間帶走了歷史,博落回卻作為載體留存了下來,它挺直了高大的身軀,努力地向上生長,試圖引起大家對它的關注。夜色來臨之際,蕭瑟秋風,山谷窅然,再也吹不出那一曲蒼涼壯闊的簸邏迴歌。(鄧海祥 河南中醫藥大學)
(LQ)